如果能夠早知道

世事難料,許多災害或意外往往突然發生,讓人措手不及。

凡人皆無法預料下一秒、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一週後會發生甚麼事情,更不要說一個月後距離此刻有多遙遠,有什麼事情會發生。

從供應鏈上下游的角度來看,因為無法預料或預測客戶的需求和訂單何時會發生,也不能控制廠商何時可以如期、如數、如質的供應,因此管理起來會更加地困難。

供應鏈的上下游之間由於缺乏長期的互信和合作機制,自有資訊不願意和上下游的貿易夥伴分享。因此買方和賣方都只得憑自己的歷史資料或猜測作自己最佳的判斷,但是這種預測的結果和實際的情況誤差很大。

舉例來說,採購人員往往會責怪供應商送來的品質有瑕疵,但是問題是何時知道。如果品質不良是在進貨檢驗或使用時才發現,為時已晚。若要重新再生產一批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所以只好特採(waive),將規格或標準放寬,或勉強使用。但是若能夠在廠商交貨之前,例如供應廠商在投料生產之前,生產過程中,出貨檢驗前等不同階段就得知此批進貨的品質是否符合,就不會發生到了進貨或使用時才發覺品質問題。

同樣的情形也可能發生在供應商無法準時交貨的情況。買方往往是到了訂單指定的交期日時才發現供應商延遲交貨,但是要設法挽救,已經錯失時間,也連帶使得對客戶承諾的交期延後。

俗話說:「千金買早知道」。若供應鏈的上下游願意分享資訊和即時溝通,彼此都能早點知道,掌握到有關品質、交期、成本、服務及相關資訊,則整個供應鏈的應變能力就會越來越快和可靠,整條上下游供應鏈也會因而變得更強壯。

管理拾穗(NO.739)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