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赫本

我曾經是個電影迷,夢想退休後開一家小電影院,閒餘時邀請好友來欣賞一些經典的老片。在看過許多影片和在眾多的影星當中,若問到我最喜愛的演員是那一位,我也許會思考片刻然後回答說:奥黛利赫本(Audrey Hepburn)。為什麼呢?因為她主演的幾部片子都是我很喜歡,且一看再看的,包括:羅馬假期,龍鳳配(Sabrina)、綠厦、黄昏之戀、甜姊兒、第凡內早餐、窈窕淑女等。螢幕上的奧黛莉赫本外型甜美扮演過幾個不同的角色如公主、司機的女兒、情竇初開的少女、社交女郎、賣花女等都有一份可愛、純真、善良和高雅的氣質,這些都不是別人可以模仿得來。在羅馬假期一片中她扮演安娜公主在羅馬訪問時意外溜出宮外,在第二天出遊時,經過美髮沙龍店臨時起意將長髮剪短,並由理髮師梳了有瀏海的短髮,許多人欣賞影片之餘,也跟著剪一個相似的髮型「赫本頭」於是成為當時的一項流行時尚。

奥黛利赫本不但是在影幕上的表現令人欣賞,螢幕下的生活也同樣令人讚賞。她在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直到永遠」(Always)片中飾演天使的角色,而現實中她也是守護兒童的天使。自一九八八年起,赫本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FE)的親善大使,唤起世人關心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貧困兒童。她擔任此項職務一直到一九九三年她去世為止。美國政府在2003年特別發行一張郵票,就是追念她在此方面的善舉。

奥黛莉赫本吸引世人的是她的外型和氣質,這本身就是一種美,而她的行為和表現是另一種的美,和她內在美的表現是一致的,不會讓人覺得她在影幕上的表現只不過是為了演戲而裝出來的。

她早期所拍的電影有許多是黑白影片,卻有一種「耐人尋味懷舊的味道,現今的電影已經是五光十色,並加添了許多音效和電腦動畫,但是大部份的影片都是極盡聲光的能事,卻少了深刻的人物和故事內涵。奥黛莉赫本逝世之後,在今日影壇上已經很難得再找到可以取代她的人。當今眾多的演員當中,外型甜美的不乏其人,然而似乎就少了那一股氣質或內涵。奥黛莉赫本在影迷心中已經成為當代的一種典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事實上,各行各業當中,也有一些人稱得上是典範。這些人不是事業做得最大,賺最多的錢,而是具有一種風範,不論是在他經營的事業或私下的表現都是光明磊落,堅持某種原則。他不是靠一時的機運發達,也不會因為事業成功了就得意忘形,也不會因為一時不順利,就失意而採取極端的作法。

我剛踏入社會時,曾進入一家電子公司,認識一位負責研發工程的主任,他待人謙虛、和善、不好高騖遠,但卻富有理想,與同事相處都是真誠相待不會因對方職位高低而有差異,也十分瞭解部屬和他人的需求。記得有一天我就搭交通車上班時,經過他家門口(那時他才結婚不久),看到他抬了一台彩色電視機上車,原來那天正是代表台灣的少年棒球隊在美國威廉波特爭奪冠亞軍賽,許多人非常關心比賽進行的情況。他明白大家的需求,於是將家裡的彩色電視機(應該是他太太的嫁粧)抬到公司裡,供同仁在工作時也可以停下片刻隨時知道球賽進行的狀況。從這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知道,當時他已經很瞭解人的需求,並且設法去滿足它。我和他相處一年多之後,他先離開與朋友創業,幾年之後事業失敗了。他再另起爐灶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創新業,二十餘年來經過一些顛簸,但今天已成為年營業超過二千億元集團的董事長。我雖然從此以後未曾再與他見面,但是透過各種媒體,經常看到他發表各種言論。他一向創導「人性化管理」,我個人相信他是個言行一致的人,因為我曾看到他尚未成名不為人知之時,最真實的一面。

古人言:「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某些人的言行舉止,塑造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或典範,而這種典範是永遠留存的,像奥黛莉赫本受後人喜愛和景仰一般。

原稿來自安瑟管理顧問通訊2003年12月第49期

管理拾穗(NO.803)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