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世界

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每天從外界接收進來的新聞、資訊、消息總是壞的比好的多、 負面比正面多。電視播報的頭條新聞如果是火災、搶案等表示當天只有些零星的事件。天空、海上、陸地的交通事故頻傳,已成常事,只有傷亡特別慘重才會受到重視。政壇上的你爭我奪,我是你非,有如歷史宮廷連續劇,高潮迭起。國與國爭、種族與種族爭、宗教與宗教爭,在人類進入2000年的時代,這些情況並沒有稍減。每天早晨醒來,打開報紙、電視機或收音機之前,都要先作好心理準備,準備不時接受外界一個突如其來的重大衝擊。

個人的情況似乎也好不到那裡,每天總有些讓人心煩的事情發生;小孩子不聽話、夫妻口角、與鄰居因停車而爭吵;到了工作的場所也有另一堆問題等待處理,同儕間的意見不合,部屬為工作分配不均而吵,客戶抱怨沒有依約出貨,供應商沒有如期交貨,一些緊急狀況無端地冒出來,還有老板的責難....。每天上班出門前都要先有備戰的心理建設,才能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和打擊。

有時真懷疑這世界是否隨著人類歷史越走越長,而變得越來越好?大體而言,物質方面我們確實比前人過得好;噴射飛機帶著人們繞著地球飛跑,不必到郵局就可以傳真、E-mail傳送文件,足不出户就可上網購物,吃飯消費用信用卡付款,家裡有許多家電產品分擔家務,出門有汽車代步,辦公室有電腦作文書處理等。但是大多數上班族卻覺得工作越來越忙碌,壓力越來越重,而時間越來越不夠。雖然溝通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沒有比較好,疏離感越來越重。居家很少碰到左鄰右舍,而在辦公室裡也大部份呆在自己的小隔間內打電腦。偶而我們也許會羨慕從前世代的人,生活過得清淡、悠閒、知足,雖然他們那些世代的物質差得太多。

然而無論怎麼說,我們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時代,只好隨著時代的潮流向前奔去,在這樣的滾滾洪流中,大多數人的感覺是無可奈何的,看著這不知道是變得越來越好或越來越壞的世界,大多數無權無勢的個人都會說:「我一個人又能怎樣?」、「這是我無能力的!」。

這世界從某些方面來看,確實有些地方比過去好,但也有些地方比從前更差。好的是生活便利多了,壞的是意外災難、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也多了。那是因為過去交通工具簡單,沒那麼多汽車、飛機,人的行動範圍較小,大街小巷的人經常會碰面。小村莊裡哪一家人不認識?彼此見面的機會多,朝暮寒喧也成了朋 友,人情味較濃。現在人多,交通工具方便,活動的範圍大了,光忙自己的事都來不及,更沒有時間去問候或關心別人。當我們抱怨這社會、這世界變得越來越現實、複雜、冷酷時,不自覺地我們也成了它的一份子。

有一則故事說:有一位到處旅行的年輕人,來到一個村莊的入口,猜想這是怎樣的一個村莊,考慮著要不要進去,碰巧遇見一位長者,於是向他打聽這村莊的情形。長者反而問他:「你從哪裡來?那裡的人相處如何?」年輕的旅者回答說:「我從另一個村莊來,那裡的人相處很不和睦,彼此勾心鬥角經常爭吵,於是我才出走到外面來看看。」長者於是回答: 「這個村莊也和你來的村莊一樣。」年輕人於是決定再往前行,不進入這村莊。過了不久,又有另一位年輕的旅者也路過此地,也碰巧遇見同一位長者,他也向這長者打聽這村莊的情形。長者也反問他相同的問題:「你從哪裡來?那裡的人相處如何?」年青旅者回答:「我從 另一個村莊過來,那裡人相處得很和睦,彼此相親相愛。我想增廣見聞,於是出來四處旅行。」長者於是回答:「這個村莊也和你來的村莊一樣。」年輕人於是高興地走入這村莊。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從自己的觀感出發,如果你認為它是不好的,它就有許多不好的黑暗面;如果你認為它是好的,它就有許多好的光明面,有人看到不好的世界,心中盡是憤怒、不滿、牢騷、失望,有的人心中卻充滿著期待和改變的衝動。因此有人選擇離去,有的人決定留下來看看是否可以有一番作為。

有些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阻礙,或人際之間的問題時,就說:「這不是我造成的問題,這與我無關。」他既無法、也無能力改變。當問題大到無法排解時,只好選擇離開。但是換了一個工作之後,是否情形可以改觀,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肯定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相同的問題很可能會在別的地方發生。經過尋尋覓覓,也許可以找到一個更理想的環境,但機率並不大。

有的人看到不滿的環境時,心想:「這不是我造成的問題,但也許有機會改變它。」因此他投入一已的力量,即使成效很小,也可以使週遭起了一些變化。

這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牢騷、不滿、怒罵、咀咒而改變。這世界即使在最壞的時代仍有一點點的好,既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仍有一點點的亮光,就看從那一個角度去看它。

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查理‧狄更生(Charles Dickens)在他的名著「雙城記」的開頭語描寫法國大革命的前夕的情形時就說: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那是智慧的特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那是信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

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那是有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

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

我們一直走向天堂,我們一直走向地獄

他這段話描述的是十八世紀,但移用在二十一世紀初也很適合。由此可見,這的確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因此無法期待每天沒有任何意外或問題發生(莫非定律不是一直存在嗎?)。有時當厭煩每天層出不窮的災難、意外和紛爭,我曾發奇想,想像有那一天在早上打開報紙,上面一片空白,頭版只有一行字寫著:「今天沒有新聞就是好消息」(No news is good news.)。」這世界有一天沒有凶殺、搶劫、交通事故、戰爭、天災......而到了公司上班,打開電子信箱,也沒有任何令人心煩的郵件,也沒有緊急電話,世界一切太平、工作一切順利,這樣的日子豈不美好。然而,如果真有這樣天下太平的好事,這樣的世界是否也讓人感覺無聊,而許多英雄也會覺得無用武之地。

西諺說:「唯有險惡的風浪才能訓練好的舵手。」航海的人不能奢望每天都是晴空萬里,波浪不興。環境越是險惡,越是能激發人的潛能,使人興起改變的意念和決心。問題越大,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要加強,因為問題不可能自然消失,而世界一下子就變好起來。

活在不完美的世界裡,有時也要放慢腳步,讓自己有片刻的安寧。有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旅途中我在台南古城大學路的紅磚道旁的椅子坐下來,四月的陽光輕灑在每一片嫩綠的葉子上,看著過往的行人有年輕朝氣的學子、小孩、母親和老人,這時忽然憶起黑人爵士音樂家路易•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所唱的那一首有名的曲子「多麼美妙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而眼前的這場景多麼像他曲子所描敘的世界。

多年之後,我已不記得那一天報紙上曾報導什麼樣的重大新聞或有什麼意外災難發生,但那片刻的美影深烙在印象中。我想,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不算完美,但卻是美妙的世界。

原稿來自安瑟管理顧問通訊2000年2月 第26期

管理拾穗(NO.800)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Arthur Tseng